1. 植保无人机喷洒系统不存在
植保无人机喷洒系统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天鹰兄弟植保无人机雾化喷洒
1.实际喷洒流速与APP显示喷洒流速不一致;
初次使用或长时间使用可能会造成流量计不准现象,请校准流量计即可解决。
2.药泵工作,但实际所有喷头不雾化
管路内部有空气,拧开排压阀解压。
3.个别喷头不雾化
把不雾化的喷头取下,查看喷头内部涡流槽内和喷头内孔是否有异物堵塞,把堵塞物排除即可。
4.实际流速比预计的流速偏小很多
当水泵达到寿命时,可能出现喷洒流量减小,可更换水泵。
5.喷洒时喷嘴出现滴漏现象
喷头内部密封胶圈受药液腐蚀或损坏导致密封性能下降,可更换新密封胶圈解决。
6.水泵在工作,空气也排出,但是不喷洒药水
检查药箱出口的滤网、流量计是否有异物堵住。
2. 植保无人机用的喷头
目前植保无人机行业常见的喷洒系统有两类,一类是 压力泵 + 压力喷头 的组合方式,另一类是 蠕动泵 + 离心喷头 的组合方式。
离心喷头是植保无人机厂商使用的主流,这类喷洒系统依靠压力泵吸取药箱中的药液,产生高压药液,最后通过压力喷头将药液雾化喷出。
极飞就用的是离心喷头
3. 植保无人机喷洒实施方案
1、植保无人机启动前和飞行结束后的检查
飞机操作人员在每次启动植保机前必须对植保无人机各部位进行例行检查,从前到后,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检查完毕后方可启动;每次飞行完毕后要对机身、旋翼、起落架、喷洒系统等进行清理,同时检查农用直升机各主要部件的螺丝是否牢固,活动部件晃动量是否过大,推杆是否牢固,机身是否有明显裂缝等。
2、植保无人机操作人员的要求
操作员在酒后、睡眠不足、生病时不能操作,孕妇、未满18周岁、未获得资质证书人员不允许操作;操作员不能穿容易卷人部件的宽松衣服作业;在周围1亩范围无安全降落点的稻田内不能进行作业;作业结束后应先解除动力电池连接,再解除控制电路连接,关闭遥控器电源,并将遥控器置于工具箱内;当植保机出现紧急状况时,应将无人机以最快方式飞离人群,并尽快降落或迫降。
3、植保无人机飞行作业要求
(1)飞行作业要低。飞行作业高度应离作物叶尖2m左右距离。
(2)飞行作业直线度要高。植保无人机作业必须保持直线飞行,以确保不漏喷、不重喷。
(3)飞行作业速度要均匀。植保无人机作业效果与飞行速度关系密切,切不可过快,应慢速匀速飞行,一般作业时应保持在4~6 m/s的匀速飞行。
(4)飞行作业距离要确定。无人机的一个起落最好是飞行一个往返,回到起点换电池和加药,应根据田块大小确定。
(5)确定起降地点。植保无人机飞行作业要选好起降地点,起降地点要平,地面要实,以防起降时损坏机器。
4. 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的优势
优势一:植保无人机比传统喷药技术更安全农用无人机可用于低空农情监测、植保、作物制种辅助授粉等。植保中使用最多的是喷洒农药,携带摄像头的植保无人机可以多次飞行进行农田巡查,帮助农户更准确地了解粮食生长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播洒农药,防治害虫或是清除杂草。其效率比人工打药快百倍,还能避免人工打药的中毒危险。优势二:喷药植保无人机比传统喷药技术作业效率更高喷药植保无人机旋翼产生向下的气流,扰动了作物叶片,药液更容易渗入,可以减少20%以上的农药用量,达到最佳喷药效果,理想的飞行高度低于3米,飞行速度小于10米/秒。大大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也更加有效的实现了杀虫效果。而传统的喷药技术速度慢、效率低,很容易发生故障,还可能导致农作物不能提早上市。优势三:喷药无人机比传统喷药技术更节省植保无人机喷药服务一亩地的价格只需要二十块钱,用时也仅仅只有1分钟左右,和以往的传统喷药技术雇人喷药相比,节约了成本、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5. 植保无人机喷洒系统不存在的原因
脉冲烟雾弥雾机不出雾多数是由于喷嘴发生堵塞或弥雾机密闭性出现了问题。
原因一、弥雾机的喷嘴发生堵塞。
弥雾机能够喷出雾的关键通道就是喷雾瓶的喷嘴。而且,弥雾机的喷嘴的是由多个极小的小孔组成的,如果弥雾机内的液体含有一定量的固体颗粒,在弥雾机进行喷雾的过程中,这些固体颗粒会不可避免的堵塞在弥雾机的喷嘴处。这样就直接造成了弥雾机喷不出雾的现象的发生。
解决办法一:将喷雾瓶打开,对喷雾瓶的喷嘴处进行清洗,使喷雾瓶喷嘴的组成小孔重新恢复畅通。
原因二:弥雾机的密闭性出现了问题,导致瓶内的压力达不到喷雾要求。
弥雾机之所以能够进行喷雾,其原理就是因为在弥雾机内形成了高压系统,较高的内部压力使瓶内的液体以雾状形式喷射而出。而保证弥雾机内部能够形成高压系统的关键就是弥雾机的密闭性。如果,当弥雾机的密闭性出现了问题,就会使得瓶内的压力与外界相同,进而就会出现无法喷雾现象的发生。
解决办法二:打开弥雾机,检查弥雾机体和垫圈等组成部分,将出现破损的装置进行更换。一般情况下,造成弥雾机密闭不严的原因都是垫圈破损,机体是不会出现破损现象的。
6. 植保无人机喷杆
以下资料来自网络,是江西的补贴政策:
记者3日获悉,根据《江西省2016年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方案》,我省首次将植保无人机纳入购置补贴,即对新型经营主体购无人植保机、18马力及以上自走式(四轮)喷杆式喷雾机等两类植保机械进行补贴。
各地稻田频现无人机施药
稻田上空飞翔着一架长约1米、高约60厘米的小型无人驾驶直升机,2个360°旋转式喷头喷出5米宽的细密药雾,像一只灵巧的燕子,将药剂洒向稻田。不到10分钟,两亩稻田喷洒完毕。这是上饶市余干县一家大型农场现场演示植保无人机在水稻中的运用。这些飞机的载重量为5公斤,飞行速度可达10米/秒。它们是利用电池驱动,每次飞行10分钟到半小时。低飞时与禾苗的最近距离只有20厘米,可精确地将药剂喷洒到禾苗根部或腰秆上。
记者了解到,余干、都昌、鄱阳、安义、新干等全省各地频现“无人机施药”场景。尤其是去年5月,我省成新农场上空出现20多架喷洒“药雨”的无人机,这是我省迄今为止第一次大规模的植保作业。
一架植保无人机可抵15~20个劳动力
“虽然无人机体型娇小,但植保效果却一点‘不打折扣’。”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传统的农药喷洒方式存在有效利用率低,人工成本高,施药安全隐患多等问题,而一台无人植保机一天能施药300~400亩,在相同的时间内作业,一架飞机可抵15~20个劳动力,避免了农民中毒中暑的危险。
此外,由于使用超低容量施药技术,每亩仅需施药1L左右,需水量少,节省药液90%以上。同时,利用飞机多旋翼的气流将药液直接压迫作用于作物叶片正反面以及茎基部,穿透力强,漂移少,提高农药利用率近3倍,防治效果更好,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
江西省植保局局长钟玲表示,江西今年在早稻病虫害偏重发生、需防面积比常年增加50%以上的严峻形势下,全省农药用量较上年同期减少了3%,这其中就有无人植保机的功劳。
江西首次将植保无人机纳入补贴
我省大力扶持机器换人,已经将购置植保无人机纳入补贴。
根据《江西省2016年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方案》文件,把购置植保无人机纳入补贴,具体补贴内容:对新型经营主体购无人植保机、18马力及以上自走式(四轮)喷杆式喷雾机等两类植保机械进行补贴;补贴标准:按所购买设备资金的50%予以补助,不论购买机型和台数的多少,单个经营主体本项目最高补贴不超过20万元。购买的设备中,凡符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先落实购机补购再申报本项目补贴,但本项目补贴和购机补贴总额不超过所购买设备总资金的50%。
我省植保机械化率低 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江西田间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的保有数量迅速上升,分别达到305台、523架,且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国内一家知名证券机构近日发布一份分析报告称,预计到2020年,中国植保无人机需求量是10万架,无人机植保从业人员需求量是40万人,市场需求将达到600亿元,理由是日本是无人机飞防最成熟的国家,目前在田间作业的无人机有3000多架,中国的水稻面积是日本的28倍。
据介绍,目前日本、韩国等国家确实有50%的农田实行小型飞机洒药,而美国是农业航空应用技术最成熟的国家之一,已形成较完善的农业航空产业体系。与此对比,植保无人机在江西尚处于起步阶段。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前我省植保机械化率不到10%,还存在大量的空间。
植保无人机“江西起飞”有产业优势
记者了解到,近日,江西一学院机器人研究所成功研发出一款多旋翼植保无人机,10月4日在新余市姚圩万亩蜜橘基地试飞成功。
其实早在2014年,南昌就研发了多旋翼植保无人机,该产品实现了飞行器、药剂、喷雾系统的有机结合,这在全国农业系统的水稻施药过程中是首次采用。
江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航空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业内人士认为,植保无人机“江西起飞”有产业优势,除有在建的南昌高新区航空产业城,还有强大的技术研发机构可以极大地带动无人机生产企业的发展,为江西省推进农用无人机的成长提供了强大的科研支持,为航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
7. 植保无人机喷药
一、采用了 GPS 导航,自动规划航线,自主按航线飞行并可自主接力,减少人工漏喷重 喷的现象施药人员摇控操作施药,跟传统人工喷药省时省力还省钱无人机喷洒农药省时又省 历。
二、通过无线电遥控设备或机载计算机程控系统进行操控的不载人飞行器。实现高分 辨率影像的采集,在弥补卫星遥感经常因云层遮挡获取不到影像缺点的同时,解决了传统卫 星遥感重访周期过长,应急不及时等问题。
三、喷药无人机可贴近农作物 0.5-2 米喷药,加上旋冀向下产生的巨大气流直接将药液 压迫作用于作物叶片正反面及茎基部,雾流上下穿透力强,飘移少,雾滴细匀。使用特种制 剂,属于超低容量施药技术。
四、无人机采用空中飞行的作业方式,以及无人机卫星定位喷药,让施药 人员遥控喷洒农药,远离施药环境,避免了施药人员与药水近距离接触后产生中毒的危险。
五、遥控起飞,载重量达 30KG,每分钟可喷洒农药面积为 1 至 2 亩。可空中悬停,垂直起 降,需要起降场地小,可在田间地头起降,适用于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农业作业、森林病虫害防护与监测。
8. 植保无人机喷雾系统控制元件
这个主要是指固定翼类汽油型无人机,续航能力很长,可以远程飞行。其原理如下:
1.机身结构
固定翼类无人机是最早出现的无人机机型。常用的接收机通道名称依然沿用了固定翼遥控飞机中使用的叫法:AIL-副翼;ELE-升降舵;THR-油门;RUD-方向舵;GRY-起落架等。这些名称在多旋翼或者其它类型无人机中并不使用,但依然沿用这类称呼,足见固定翼在无人机机型中的重要位置。
2.动力与姿态控制
固定翼无人机的动力原理非常简单:动量守恒F=mv。一般可通过机身前部或者后部的螺旋桨推送空气提供反向动力,同时在高空中借助气流飞行与姿态调整。借助副翼,升降舵,方向舵提供无人机飞行需要的横滚,俯仰,姿态力矩——其实从名称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明确控制方法了。
3.起飞方式
传统小中型固定翼无人机由于机身尺寸和载重能力限制,一般不具备搭载过大的动力系统的能力,因此需要借助外力起飞。传统的手抛型无人机和弹射型无人机都是借助外力起飞,这样的起飞方式使得固定翼无人机具备更多的负载空间与负载能力,只要能够抛得动,弹得飞,等到天上去就可以借助气流提供飞行。
垂直放置机身的起飞模式使得固定翼具备了垂飞能力,但由于完全依靠本身的定距桨提供升空动力,就必须增加旋翼尺寸,减小固定翼无人机本身的重量以及携带的设备重量。往往一个旋翼还不够,需要至少两个旋翼提供动力,但无人机机身尺寸有限制,安装部位也受限制,导致彼此距离很近,旋翼间容易产生比较大的气流影响,难以保证垂直飞行或者垂直定点的稳定性。在机身改变飞行模式(垂飞变固定翼巡航)时是一个非线性过程的线性化控制,此时对扰动,内部操作都非常敏感。同时当转变为固定翼飞行模式后,强大的动力又变得毫无必要,徒然提升了能量耗损。
增添垂飞旋翼系统的设计方式同样使得固定翼无人机具备了垂直起飞能力,因为是布局在机身的平面上,空间比较宽裕,可以通过多个小旋翼拉大彼此间距,在提供足够升空动力的前提下避免旋翼间扰流。同时在飞行模式变化上可以直接切换,无需增添额外的中间过程。但垂直旋翼系统意味着要增加额外的动力元件——发动机或者电机。而这类元件在小型无人机系统中既需要挤压机身内部安装空间也需要固定翼让出一部分载重能力。同时当垂飞变为巡航,也就是切换回固定翼模式后,这几个旋翼将变为彻底的累赘。
4.不同使用者选择
传统的固定翼无人机在没有电源时具备天然的滑翔能力,对驾驶与技术失误的“鲁棒性”更强,可以在电量较低时携带更大载重,飞行更远距离。但对于需要精确悬停的飞行任务而言,固定翼就不好使了,因为——它没办法定点悬停,只能围绕着某点进行圆周盘旋飞行。
对于航拍职业人士,固定翼无人机不适合定点拍摄某一对象。但对于拍摄城市高空景观,风景区高空景观等等,这类飞行时间长,拍摄高度高,气流环境比较复杂,携带设备比较多的任务是非常合适的选择。而且在冬天,电池性能非常不稳定,多旋翼无人机每个飞行动作都需要动力维持,此时50%的电量提示等于告诉你“快点返航”,而固定翼飞机在空中只需要对一个定距桨提供动力,甚至借助本身的滑翔能力,在动力完全所剩无几的情况下只需提供舵机姿态控制,具备“比较平稳”的降落控制能力,保证了设备的安全使用。
对于地理测绘,电力巡检,农业植保,这类任务传统就时常采用的小型固定翼载人飞机完成,而固定翼无人机同样具备高空飞行,长时间续航以及强大的载重能力。同时固定翼机型容易进行气动设计与机身结构创新,能够根据不同任务提供多种产品设计,而无需将精力分散到类似多旋翼的动力环节上。
对于航模爱好者而言固定翼无人机机身选择多种多样,可以彰显个性,并且很容易进行内部系统设计。组装,飞行,操控都非常容易上手。
9. 无人机农业喷洒
当今,无人机在农业农村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无人机对农村脱贫和振兴中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在很多偏远山区及海岛地区,通过无人机运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打破传统地域、交通不便带来的枷锁与限制,可以实施无人机高效喷洒农药工作,助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振兴。
利用无人机开展农村配送运输,既可以改善农村封闭、堵塞的现状,加速资源调配和流转,缩短并拉进城乡距离,同时给农村发展带来新业务和新模式,推动新就业空间的出现!让更多新型农民实现自身价值和收入!
10. 植保无人机喷洒系统不存在怎么办
因为飞机给庄稼喷药喷出来的药水是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产生雾化的效果,所以飞机给庄稼喷药是不需要太多的水的。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一些大型的农场,一般都会引进和采用一切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措施,像大面积的棉花生产,在防治病虫害的时候,经常采用飞机喷洒农药的办法,工作效率非常高,防虫效果也非常好。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