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联卡车发展史?
前苏联第一周期是1924到1925年的基础周期,技术规格基本继承了菲亚特15卡车。
第二周期是1926到1927年,AMO在这段时间内对卡车增添了封闭式驾驶舱、驻车制动器等部件。
第三周期是1928到1931年。在这段时间里,AMO将油箱的位置改回了发动机上,燃油能借助重力进行传输。此外,AMO为车辆加入了电池系统,取代了原有的发电机等。
然后就停止了发展。
二、这是苏联什么型号的军用卡车?
二战时苏联完全停产卡车,全部依赖美英援助提供卡车,一少部分是美国的雪佛兰卡车和英国的贝德福德。绝大多数是美国的斯蒂庞克卡车,达45万辆。战后斯蒂庞克倒闭时,苏联还曾经提出要购买斯蒂庞克整个的企业搬迁回苏联。
三、苏联遗留的军用探照灯
在二战结束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遗留下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其中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苏联。作为二战时期的大国之一,苏联军队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而其中一部分装备至今仍然存在并被广泛使用。其中之一就是苏联遗留的军用探照灯。
苏联军用探照灯的特点
苏联军用探照灯作为苏联军队的标配装备,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 高亮度:苏联军用探照灯采用高亮度氙气灯泡作为光源,能够发出强烈而聚焦的光束。
- 远射程:苏联军用探照灯的射程较远,通常可达到几公里甚至更远的距离。
- 耐用性强:苏联军用探照灯以其坚固耐用的特点而闻名,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正常运作。
- 易于携带:苏联军用探照灯的设计考虑到了便携性的需求,在重量和体积上进行了合理的控制。
苏联军用探照灯的用途
苏联军用探照灯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在军事以及民用领域都有重要作用:
军事用途:苏联军用探照灯常被用于军事行动,如夜间侦察、目标照明、信号传递等。其高亮度和远射程使其能够提供战场上必要的照明和指引作用,为部队行动提供了宝贵的支持。
安全防卫:苏联军用探照灯亦可用于安全防卫领域,如边境巡逻、夜间警戒等。其强大的光束能够有效地照亮周边环境,帮助保障安全并警示潜在威胁。
户外探险:对于户外爱好者来说,苏联军用探照灯同样是一款强大的利器。夜间追踪、露营、山地攀登等活动中,探照灯的远射程和耐用性都能为探险者提供极大的便利和安全感。
苏联军用探照灯的技术改进
虽然苏联军用探照灯已经面世多年,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其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首先,新一代的苏联军用探照灯采用了更先进的氙气灯泡,提高了光束的亮度和稳定性。
其次,透过对光学系统的优化与升级,射程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现在的苏联军用探照灯可以达到更远的照明距离,对于军事行动和户外探险都是极具优势。
再次,苏联军用探照灯的电池寿命也得到了显著提高。高效的电路设计和省电技术使得现代的探照灯能够在连续使用数小时之后依然保持较高的亮度。
苏联军用探照灯的市场前景
由于苏联军用探照灯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耐用性,使其在市场上仍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需求。不仅在军事领域,苏联军用探照灯在户外运动、安全防卫、紧急救援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尤其对于户外爱好者和军事爱好者来说,苏联军用探照灯几乎是必备的装备之一。其出色的性能和可靠的品质使其备受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内外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厂商已经推出了更加先进和便携的探照灯产品。然而,苏联军用探照灯作为经典装备之一,依然拥有其独特的市场和粉丝群体。
总的来说,苏联军用探照灯作为二战遗留的军事装备之一,其独特的性能和坚固耐用的特点使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变化,苏联军用探照灯也在不断演化和改进。相信在未来的时代,它仍然会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苏联老式卡车?
你搞错了,耶特不是卡车,是胶轮拖拉机。
俗称28。是中国长春东方红拖拉机厂仿制苏联的。五、苏联芯片发展史?
苏联于1957年成功研制了第一款芯片,成功将斯普特尼克送上了太空,1961年,苏联又制造出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并在同年将第一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其中也使用了集成电路。
1964年,苏联又制造出了第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并在1965年将第一位女宇航员瓦伦蒂娜·捷列什科娃送入太空,其中也使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
六、苏联汽车发展史?
苏联汽车工业的起点被认为是1924年11月,由莫斯科汽车工业协会(AMO)生产的第一辆F-15卡车,事实上,这种汽车只能算是部分苏联生产。因为AMO F-15汽车就是稍微改进的意大利菲亚特15 Ter,在十月革命之前就计划在沙俄汽车厂生产。
生产线上正在组装的AMO F-15汽车。
尽管如此,AMO F-15的国产化率还是相当高的。除了磁电机和滚珠轴承外,这辆卡车完全采用苏联生产的部件。
AMO F-15的后桥总成。
1932年1月,高尔基汽车厂(原下诺夫哥罗德)投产后,苏联开始真正大规模生产汽车。高尔基汽车厂根据购买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许可证,批量生产载重量为1.5吨的嘎斯-AA(GAZ-AA)卡车。
生产车间内的嘎斯-A乘用车。
1932年底,苏联生产的第一批嘎斯-A(GAZ-A)轿车下线。1930年,为生产民用车辆,莫斯科共青团国际汽车制造厂(KIM)正式建立。随后,发展成为苏联汽车工业的旗舰之一——莫斯科小型汽车制造厂(MZMA/AZLK)。
嘎斯-AA卡车底盘组装区。
上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的汽车工业完全依赖莫斯科汽车工业协会和高尔基汽车厂两个企业。1935年,这两家工厂共交付97000辆汽车。次年,迎来了苏联汽车工业的第一个辉煌时刻——当年生产卡车数量达到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苏联汽车工业有一大特点,那就是卡车在全国汽车总产量中占据绝对优势,约80~85%。这都是为了满足苏联快速工业化,以及迅速提高军队装备水平的需要。
来自中国的技术人员正在苏联学习吉斯-150(ZIS-150)卡车的生产技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汽车工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苏联设计了许多新型汽车,并开始为批量投产做准备。这决定了苏联汽车工业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
苏联工人组装吉斯-150卡车。
1946年,高尔基汽车厂开始生产M-20“Pobeda”轿车和嘎斯-51(GAZ-51)轻型卡车。一年后,斯大林汽车厂(ZIS)开始批量生产吉斯-150卡车。雅罗斯拉夫尔汽车厂(YaAZ)的YaAZ-200 7吨卡车,成为苏联第一款柴油卡车,赢得了广泛的好评。所有这些汽车都与二战前生产的车型几乎没有血缘关系,可以说很多都是根据二战期间通过《租借法案》获得的英美汽车技术,由苏联工程师完成的。
M-20“Pobeda”轿车生产线。
根据苏联国民经济恢复五年计划,不仅现有的汽车厂(GAZ、ZIS、YaAZ、MZMA、UAZ、UralZIS)开始进行现代化改造,并且还开始兴建新的汽车厂。1947年,明斯克汽车厂(MAZ)和利沃夫巴士厂(LAZ)投产。1949年,敖德萨汽车装配厂(OdAZ)投产。两年后,库塔伊西汽车厂(KAZ)投产。1955年,苏联汽车工业生产了32.8万辆卡车和10.7万辆轿车,同时出口汽车1.3万辆。1956年,为了宣传苏联汽车工业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组织了汽车博览会。
最后一辆“伏尔加”牌嘎斯-21(GAZ-21)轿车下线。
同样是在1956年,嘎斯-21轿车投产。高尔基汽车厂的产品以采用许多先进技术而著称,这款轿车配备了承载式车身,一台增加功率的发动机,准双曲面后桥,以及在苏联汽车中首次配备的自动变速箱。
明斯克汽车厂的总装生产线。
上世纪60年代,苏联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汽车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需求的影响下,苏联生产的汽车种类显著增加。同样的原因,民用轿车的生产不得不做出一定的牺牲。
莫斯科小型汽车制造厂的总装线。
1960年,扎波罗热汽车厂(ZAZ)开始投产ZAZ-965轿车。一年后,乌拉尔汽车厂(UralAZ)开始生产Ural-375军用卡车。1964年,利哈乔夫汽车厂(ZIL,原斯大林汽车厂)开始生产吉尔-130(ZIL-130)卡车。吉尔-130成为苏联历史上产量最大的汽车之一,总数达到338万辆。同样是在1964年,莫斯科小型汽车制造厂投产“莫斯科人-408(Moskvich-408)”轿车,这种轿车让苏联占据了国际汽车市场份额,最好的年份,“莫斯科人-408”一半以上的产量出口到国外。
七、苏联钢盔发展史?
苏军在60年代末开始逐步换装新型钢盔,但SSh-60型钢盔一直在苏军的二三线部队中使用,贯穿了整个苏联时期。甚至到了2010年左右,仍有偏远地区的俄罗斯军队在继续使用。并且,独联体国家部分军队也一直使用到现在。但整体上说,SSh-60型钢盔生产时间很短,数量不大。 之前我介绍过,SSh-39型钢盔是SSh-36
八、苏联火炮发展史?
火炮被誉为“战役之神”。而这一威名或许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得以成就,二战中崇尚集团作战的苏军,以其强大的炮兵令人生畏!
有资料显示,在1945年4月16日,苏联红军在集中兵力对德国老巢发起最后的进攻过程中,强烈追捧“火炮至上”的苏联,在炮火准备最密集的时刻,曾经在两个小时之内打光了2000火车皮的炮弹!
(而此时的美军,凭着对战后态势的精准分析,正在充分休养生息,也做好了充分的占据半城的准备。)
九、苏联航天发展史?
苏联是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也是发射航天器最多的国家。
早在1917年之前,俄国的一些科学家就开始探讨航天的理论和实现途径问题。1903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著作论证利用火箭实现行星际航行的可能性,奠定了火箭理论和航天学的基础。
1921年,在莫斯科建立了第一个火箭研究和试验机构──气体动力实验室,并于1928年进行首批火药火箭的发射试验1929~1931年,格鲁什柯在气体动力实验室研制了苏联第一批液体火箭发动机。
1931年秋,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先后成立了反作用运动研究小组,专门从事火箭的理论研究、设计和试验工作。1933年,科罗廖夫领导的莫斯科反作用运动研究小组发射了第一批液体火箭。同年,气体动力实验室和莫斯科反作用运动研究小组合并为喷气科学研究所。
1941年又成立了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局,这两个组织在研制火箭滑翔机和飞航式导弹方面取得相当的进展,也培养了不少火箭技术人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借助德国V-2火箭及其技术全力发展导弹。
1949年自行研制的P-1A火箭发射成功,为设计和制造大型火箭奠定了基础。苏联从1954年开始研制洲际弹道导弹,到1957年完成全程试验,同年10月4日用这种导弹略加改装,成功地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随后又发射了世界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第一艘载人飞船和第一个火星探测器,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航天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
苏联航天是以导弹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本身又是军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计划和政策由苏共中央国防会议决定,国防工业委员会组织实施,有关的国防工业部门、苏联科学院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单位参加研制;空军负责训练航天员和回收飞船;战略火箭军负责靶场勤务和组织发射。
苏联有3个航天器发射场:拜科努尔、卡普斯丁亚尔和普列谢茨克航天器发射场运载火箭有“卫星”号“东方”号、“闪电”号、“联盟”号、“宇宙”号和“质子”号运载火箭。苏联航天事业的规模宏大,发射频繁,从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航天站,到空间探测器全面发展。
1957~1984年共发射各类航天器2011个,居世界首位。
十、苏联工业发展史?
1928年10月,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式启动,目标是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此后4年零3个月的时间里,1500多个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大型企业相继落成,这种以电力、钢铁冶炼和机器制造等产业为主体的工业建设,实际上是在补第二次科技革命落下的功课。
在实行五年计划之前,俄国-苏联整体上停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水平,斯大林时代的工业化,也是苏联的第二次科技/工业革命。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