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衡式叶片泵
由于一般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底部通压力油,就使得处于吸油区的叶片顶部和底部的液压作用力不平衡,叶片顶部以很大的压紧力抵在定子吸油区的内表面上,使磨损加剧,影响叶片泵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工作压力较高时,磨损更严重,因此吸油区叶片两端压力不平衡,限制了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压力的提高。
所以在高压叶片泵的结构上必须采取措施,使叶片压向定子的作用力减小。
2. 压力平衡式叶片泵
1795年英国约瑟夫·布拉曼(Joseph Braman,1749-1814),在伦敦用水作为工作介质,以水压机的形式将其应用于工业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1905年将工作介质水改为油,又进一步得到改善。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后液压传动广泛应用,特别是1920年以后,发展更为迅速。液压元件大约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20年间,才开始进入正规的工业生产阶段。1925 年维克斯(F.Vikers)发明了压力平衡式叶片泵,为近代液压元件工业或液压传动 的逐步建立奠定了基础。20 世纪初康斯坦丁·尼斯克(G·Constantimsco)对能量波动传递所进行的理论及实际研究;1910年对液力传动(液力联轴节、液力变矩器等)方面的贡献,使这两方面领域得到了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期间,在美国机床中有30%应用了液压传动。应该指出,日本液压传动的发展较欧美等国家晚了近 20 多年。在 1955 年前后 , 日本迅速发展液压传动,1956 年成立了“液压工业会”。近20~30 年间,日本液压传动发展之快,居世界领先地位。
3. 单作用式叶片泵又称非平衡式叶片泵
因为带倾角的叶片泵不允许反转,并须保证叶片方向与转子旋转方向对应。
叶片在工作过程中,受离心力和叶片根部压力油的作用,使叶片和定子紧密接触。
当叶片转至压油区时,定子内表面迫使叶片推向转子中心,它的工作情况和凸轮相似,叶片与定子内表面接触有一压力角,且大小是变化的(其变化规律与叶片径向速度变化规律相同-即从零逐渐增加到最大,又从最大逐渐减小到零)。
因而在双作用叶片泵中,将叶片顺着转子回转方向前倾一定角度,使压力角减小,从而可以减小侧向力,保证叶片在槽中移动灵活,并可减少磨损。当叶片有安放角时,叶片泵就不允许反转。
叶片泵的转向标在泵体上,其转子装入泵体时时,配油口位置应进行确认,即配油盘与壳体之间应有固定关系,一般用配油盘的上销和泵体上的孔进行配合定位,这样就实现了泵体油口、配油盘油口、定子工作区段三者的配合。
扩展资料
叶片泵的主要优点:
1、输出流量比齿轮泵均匀,运转平稳,噪声小。
2、工作压力较高,容积效率也较高。
3、单作用叶片泵易于实现流量调节,双作用叶片泵则因转子所受径向液压力平衡,使用寿命长。
4、结构紧凑,轮廓尺寸小而流量较大。
叶片泵的主要缺点:
1、自吸性能较齿轮泵差,对吸油条件要求较严,其转速范围必须在500~1500r/min范围内。
2、对油液污染较敏感,叶片容易被油液中杂质咬死,工作可靠性较差。
3、结构较复杂,零件制造精度要求较高。
叶片泵主要用于机床控制,特别是双作用叶片泵因流量脉动很小,因此在精密机床中得到广泛使用。
4. 平衡式叶片泵作用
单作用叶片泵运转时,存在不平衡的径向力;单作用叶片泵运转时,不平衡径向力相抵消,受力情况较好。
叶片泵,是转子槽内的叶片与泵壳(定子环)相接触,将吸入的液体由进油侧压向排油侧的泵。
叶片泵转子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压力油的作用下,尖部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这样两个叶片与转子和定子内表面所构成的工作容积,先由小到大吸油后再由大到小排油,叶片旋转一周时,完成一次吸油与排油。
5. 泵叶轮动平衡
对单级泵、两级泵的转子,凡工作转速≥1800转/分时,只要D/b<6时,应做动平衡。
2、对多级泵和组合转子(3级或3级以上),不论工作转速多少,应做组合转子的动平衡。
3、一般的单级离心泵不用做。
4、大型的单级泵(3000m3循环水泵)需要做。
5、多级泵最好做一下。
6、高速泵最好做一下。
7、正规泵制造厂叶轮出厂已做静平衡
6. 平衡式叶片泵又称
叶片泵根据作用次数的不同,可分为单作用和双作用两种。单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完成吸、排油各一次。双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完成吸、排油各二次。双作用叶片泵与单作用叶片泵相比,其流量均匀性好,转子体所受径向液压力基本平衡。双作用叶片泵一般为定量泵;单作用叶片泵一般为变量泵。
7. 平衡叶片泵的运动规律
单作用叶片泵:
1)单数叶片,一般取15片左右;叶片按旋转方向向后倾斜
2)定子、转子和轴受不平衡径向力
3)叶片底部的通油槽采取高压区通高压、低压区通低压,以使叶片底部和顶部的受力平衡,叶片靠离心力和惯性力的作用紧贴定子。
双作用叶片泵:
1)双数叶片,一般取12或16片;叶片按旋转方向向前倾斜
2)定子、转子和轴受平衡径向力
3)叶片底部的通油槽均通以压力油,叶片受离心力和叶片底部压力油的作用紧贴定子。
8. 旋转式叶片泵
1.查泵轴是否跟随电机转动:如果电机转动泵轴不转则有可能是漏装泵轴11上的键10I或电机上的键或者电机与油泵I的联轴器不传力排除故障的相应对策酌情处置2.查泵的旋转方向对不对:转向不对,泵不上油。此时应马上停止,更正电机的转向按叶片泵上标有的箭I头方向纠正回转方向。
若泵上无标记时可对着泵轴方向观察,正转泵轴应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反转泵则与此相反3.查泵轴是否断裂,泵轴折断转子便不能转动拆开修理4.查吸油管路是否漏气:例如因吸油管接头未拧紧,吸油管接头舷封不好或漏装了密封圈,吸油滤油器严重堵塞等原因,在泵的吸油腔无法形成必要的真空度,泵进油腔的压力与 大气压相等(相通),大气压无法将油箱内的油液压人泵内可查明密封不好进气的部位,采取对策5.查油面是否过低应加油至规定油面6.查油液黏度是否较大:油液黏度较大时,叶片因滑动阻力变大而不能从转子槽中滑出更换黏度较低的油液;I寒冷天气启动前先预热油,必要时卸下泄油管,往泵内灌满油后再开机7,查叶片泵转速是否过低:转速低,离心力无法使叶片从转子槽内抛出,形不成可变化的密闭空间一般叶片泵转速低于00时,吸不上油高于1800时吸油速度太快也吸油困难8.查叶片齿轮泵叶片是否卡住:例如转子的I子槽和叶片之间有毛刺和污物;因叶片和转子1槽配合间隙过小;因泵停机时间过长,液压油黏度又过高;因液压油内有水分使叶片锈蚀等原因,使个别或多个叶片粘连卡死在转子槽内,不能甩出,无法建立压、吸油密封空间以及无法使压吸油腔隔开,而吸不上油,特别是刚使用的新泵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可拆开叶片泵检查,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解决9.小排量的叶片泵吸油能力较差,特别是寒冷季节,泵的安装位置距油箱油面又较高时,往往吸不上油可在启动前往泵内注油10.叶片和转子组合件(泵芯,装反了一边(错180。),吸不上油应予以纠正
9. 双作用叶片泵是平衡泵吗
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前倾主要是为了减小压力角从而减少叶片在随液压泵转子旋转时自身的受力不平衡问题;单作用叶片泵的叶片后倾主要是有利于工作时叶片甩出(单作用叶片泵的定子内表面是圆形而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是八段弧构成的椭圆形)。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